首页

国产调教视频优美之家

时间:2025-05-28 12:30:56 作者: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上的“百鸟翔集图” 浏览量:33759

  中新社呼和浩特5月27日电 题: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上的“百鸟翔集图”

  中新社记者 张玮

  5月下旬,数十万只候鸟掠过额尔古纳河上空,飞越中俄边境线,一路向北飞向西伯利亚。

  内蒙古是中国北方面积最大、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。全球九大候鸟迁飞通道,有3条穿过内蒙古,其中东亚—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是鸟类种群数量最多、面临威胁最大的路线。每到春夏季,这条候鸟迁徙线沿途“处处闻啼鸟”,宛若一幅“百鸟翔集图”。

4月14日,内蒙古额尔古纳,赤麻鸭正准备振翅高飞。 闫立新 摄

  据监测,截至目前,在内蒙古越冬的水鸟达16万余只,涵盖6目8科26个物种。被列入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》的赤麻鸭,越冬种群数量达13.2万只,占全球赤麻鸭总数的60%以上。

  成群的鸿雁排着整齐的“人”字形队列翱翔;赤麻鸭在浅水区悠闲地游弋;优雅的绿头鸭、鸬鹚或低头觅食,或舒展双翅……5月中旬起,额尔古纳湿地迎来候鸟迁徙高峰。

  额尔古纳湿地是中国保持原状态最完好、面积较大的湿地。每年春季,大量候鸟从鄱阳湖、洞庭湖一带的南方湿地逐渐向北迁徙,沿着额尔古纳河向北飞出国门。

4月17日,内蒙古额尔古纳,绿头鸭在水中悠闲休憩。 闫立新 摄

  监测数据显示,额尔古纳作为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上中国境内的最后一站,每年在这里停留、繁殖栖息的鸟类约达2000万只。

  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。57岁的牧民包斯琴巴图是在保护区所在的毛仁塔拉草原上长大的。20世纪90年代,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后,包斯琴巴图做起了巡护志愿者。“生态越来越好,鸟儿越来越多了。”

3月28日,内蒙古科右中旗,小天鹅结伴在湖边漫步。 毕力格 摄

  2024年,保护区引进“科尔沁”智慧管理平台,用一个“大脑”支配28个“眼线”和“触角”。“智慧平台观测结合人工巡护,定位更高效精准,对候鸟栖息的干扰也能最小化。”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监测科科长高文华介绍说。

  2025年春季迁徙季,保护区监测鸟类数量达19万余只,较去年同期增长124.5%。其中,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极危物种名录的青头潜鸭数量最大集群达20余只,“鸟中大熊猫”东方白鹳也在这里筑巢繁育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中国正能量,向坚持与梦想致敬

11月26日,航拍青海省互助县东沟乡雪景。日前,一场降雪过后,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东沟乡境内的梯田、农地、山峦被皑皑白雪覆盖,整个村庄银装素裹。(无人机照片)

实现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下降有何意义?国家发改委回应

王毅表示,今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。四分之三个世纪以来,中俄关系历经风雨,历久弥坚,日益成熟、坚韧、深厚。双方视彼此为优先合作伙伴,秉持永久睦邻友好、全面战略协作精神,将双边关系提升至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历史最高水平,树立了大国、邻国友好交往、合作共赢的典范。回顾过去,展望未来,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俄关系,我们要做到“五个始终”:

驻澳大使肖千:中国繁荣是澳大利亚繁荣的重要机遇

在郑州航空港国际陆港,刚从上海回到家乡工作的吕崇高这段时间忙得不可开交。他告诉记者,这段时间随着车企很多新车开始进入生产高峰期,作为提供配套产品的供应商,他必须实时在线,保证商品供应。

银行理财回归资产管理本源

他在当日举行的文旅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,在优化支付环境方面,将着力提升重点旅游场所支付便利化水平,推动国家5A级和4A级旅游景区、国家级和省级旅游度假区、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全部建立受理移动支付、银行卡、现金等所需的软硬件设施,推动线上线下支付更加便利,构建包容多元的支付环境。

中国科技馆首部原创沉浸式戏剧《华夏之光—文明的烛火》开演

朝阳区将举办第十一届温榆河民俗文化节暨元宵节民俗文化活动,推出“幡鼓齐动十三档”民间花会展示、手工制作等内容;石景山区将举办“邂逅京西·遇见美好——龘有不同”元宵灯谜喜乐会,推出赏花灯、猜灯谜及特色巡游活动;昌平区将举办“点亮长峪城”民俗文化节,开展九曲黄河灯、民俗文化体验等活动;房山区将举办元宵节花会展演,组织小车会、太平鼓、狮子会等开展行进式表演;平谷区、延庆区将举办元宵节花会展演活动,以“走街”“游园”为主要形式,营造浓郁节日氛围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